■“雙減”在行動
2021年5月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》,要求義務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,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。上海深刻領會“雙減”工作的重要意義,把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作為治本之策,把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作為重要舉措。
一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,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質量
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,在教育部的有力支持下,上海連續30多年持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,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并具有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。同時,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,過重且無意義的學習負擔已成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、制約課程改革深化實施的突出問題。
為此,我們著力從三個方面推進學生增效減負工作:一是加強學生作業源頭管理。2019年出臺《本市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增效減負工作實施意見》和《上海市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措施》,從規范學校辦學行為、促進家校協同育人、加強增效減負工作監督管理等方面綜合施策。在此基礎上,以加強作業管理為抓手,從規范作業來源、科學設計作業、合理布置作業、統籌作業總量、有效評改反饋等方面,減輕學生作業負擔。二是做好校內課后看護服務。上海于2014年出臺了小學生放學后至下午5點看護政策,2017年試行放學后“快樂30分”拓展活動,2019年免費看護延長至下午6點,2021年將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納入上海市“民心工程”和為民辦實事項目,強力推進。目前已實現公民辦小學100%開展校內課后服務,約78%的小學在校生接受校內課后免費看護服務。三是豐富學生校外活動。推動全市校外教育單位持續開發內容豐富、形式多樣的“五育課堂”,將優質拓展類課程送入學校,指導學校開設課后服務課程、建設特色社團、開展特長學生培養,并由骨干教師帶教,同時推動線上課程研發,指導各級青少年活動中心、少年宮、少科站和鄉村(城市)學校少年宮,服務學生課外活動。
下一階段,上海將以落實“三個提高”為重點,全面提升學?;竟步逃召|量: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。深入開展數字應用場景探索,提升課堂教學效率;深化小學低年級主題綜合學習、項目化學習和跨學科學習等項目實踐,促進教學方式變革;完善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評價,推動基于科學評價的教育教學改進;全面推進小學零起點教學和等第制評價,激發學生學習興趣,降低考試壓力。二是提高學校作業效能。依托信息技術平臺確保學校作業數量可控制、作業品質有保障;落實教育部和上海市既定作業管理部署要求,健全作業管理機制;遵循教考一致原則,逐步完善科學有效的校本作業體系。三是提高校內課后服務質量。在全覆蓋實施小學階段校內課后服務基礎上,推動公辦初中開設校內課后服務;探索建立利用雙休日舉辦校內體育賽事、文藝展演、社會實踐、科技創新等活動機制;鼓勵街道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、社區創新屋、綜合實踐基地等輪流向學生開放,架構學生課后德育實踐活動多元化平臺;動員博物館、科技館、美術館等全市場館資源,在雙休日免費或優惠向學生開放;指導各區青少年活動中心、少年宮、少科站和鄉村(城市)學校少年宮雙休日全部開放。
二、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,切實減輕校外培訓負擔
上海作為全國首批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試點單位,在全國率先出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“一標準兩辦法”,依法規范、分類施策、穩慎有序開展專項治理。2019年,上海又連續出臺《關于加強本市培訓機構管理促進培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》《上海市培訓機構監督管理辦法》等制度文件,深入推進包括校外培訓機構在內的全市各類培訓市場綜合治理。我們還建立了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制度、專家審定機制,制定了統一的培訓市場合同示范文本、年檢指南、章程模板等,為培訓機構規范管理和綜合治理提供了操作依據。
下一階段,上海將從三個方面強化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:一是實施專項行動。深入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專項行動,以查促建、以查促發展,多角度、多舉措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。二是完善配套制度。制定出臺《上海市民辦培訓機構設立與管理實施辦法》《上海市培訓機構培訓資金管理規定》《上海市民辦培訓市場信用管理辦法》、培訓機構分類設置標準等規章制度,探索推進地方立法和市政府規章制定。三是構建共治機制。成立校外培訓機構行業協會,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、行業互助等方面的作用;依托教育、財務、法律等專業機構力量,構建形成社會共治機制。
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,推進實施“雙減”工作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。上海一定會全面落實國家部署要求,多措并舉減輕學生過重負擔,營造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健康成長環境。
(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)
作者:王平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1年07月20日第2版 版名:中教評論·時評
汕頭市華南教育投資:多措并舉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